第一首《人参歌》作者是谁?探寻它的诞生地、诞生时间,对研究中国人参史很有意义。
请看中国最早的《人参歌》:
三丫五叶,背阳向阴
欲来求我,椴树相寻。
这首歌叫诗亦可,也有用赞字冠名的,今用歌冠名为妥。全诗十六个字,简洁上口,全文无一参字,却形象地表述了参的形象、习性和生长的地点,第一人称的“我”是拟人的写法,表现了作者对人参的崇尚。
此歌为高句丽人所作无疑,明代文学家杨慎(号升庵)《药市赋》日:“人参三桠来自高句骊之国…”许多史料证明,此为高句丽人所作无疑。但何人所作,何地所作,何时所作史料不详,只是在我国东北各省、市、县地方志中有记载,有关医书也做过载录。
欲探寻《人参歌》诞生地和诞生时间,首先必须确定《人参歌》的具体作者,作者确定了才可探寻其创作时间及地点。那么,它的作者到底是谁呢?
(一)通过比较东北同时代的歌去探寻
在我国东北,曾诞生过两首著名的歌,这两首歌都是有文字记载的,而且是最早的歌。
第一首歌也是我国东北最早的爱情诗歌,后人称其《黄鸟歌》:
翩翩黄鸟,雌雄相依。
念之我独,谁其与归。
此作品作者之所以冠以歌,是因为高句丽第一代都城所在地桓仁都习惯称其为歌,歌者可吟可歌,尽可抒发其内心情感。
《黄鸟歌》是高句丽第二代王类利在恒仁所作,地点在桓仁华来镇或南边哈达,距卒本川(高句丽平原都城即今桓仁下古城子)不远。通过《黄鸟歌》和《人参歌》这两首歌的风格比较,从中可以帮助我们探寻《人参歌》的作者。
(二)两首歌一种风格
谁都知道,每个人的创作都有个人的习惯特点,也就是创作风格。两首歌从这两首歌的比较中,通过分析其创作特点不难发现,这两首歌的共特点是:
1.两首诗歌体裁相同
四言诗歌是汉代文学体裁的特点,汉魏时期曹操曾作《步出夏门行》: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;《短歌行》: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。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《黄鸟歌》和《人参歌》也为四言诗歌,由此可见《人参歌》创作时间在汉代早期,即高句丽第一代王、第二代王期间。后期有高句丽人定法禅师作《咏孤石》诗,亦采用了五言句,当然时间要晚很多。
《黄鸟歌》约为公元前19年一公元前3年间所作,此为历史记载亳无疑问。
2.两首歌内容相近
两首诗歌前两句都是描写景物的,后两句都是描写心态的,其中(人参歌》采用拟人手法写人参的自白,其实,这是写人的心态:
《黄鸟歌》中曰:翩翩黃鸟,雌雄相依。
《人参歌》中曰:三丫五叶,背阳向阴。
《黄鸟歌》中曰:念我之独,谁其与归?
《人参歌》中曰:欲来求我,椴树相寻。
两歌都有问有答,尤其“念我之独”“欲来求我”两句,如同一句都有我字。短短八句,都与作者写眼前景物有关系,都是面对着景物展示作者情感的,而且都在寻,只是一个寻人,一个寻参,如此内容相近,不是一个人所作怎能如此巧合。
3.两首歌能流传下来的社会背景
《黄鸟歌》被《三国史记》所记载,不是高句丽王是不会被记载的。同样,不是王所作《人参歌》,在当时条件下是很难流传下来的,只是因为《人参歌》不是写王宫的,故《三国史记》不做记载。同样,因为王所作的歌影响大,易于传播。如仅仅是普通的采参者的歌,不会是文学水平如此高的四言诗歌,而应是民间的顺口溜,文学性应较差。
(三)两首歌创作背景分析
类利在创作《黄鸟歌》时,已是高句丽第二代王,据《三国史记》载:“三年冬十月,王妃松氏薨,王更娶二女以继室。一曰禾姬,鹘川之女也。一曰雉姬,汉人之女也。二女争宠不和,王于凉谷造东西二宫,各置之。后王田于箕山,七日不返,二女争斗。禾姬骂雉姬曰:汝汉家婢妾,何无礼之甚乎?’雉姬惭恨,亡归。王闻之,策马追之。雉姬怒不还,王尝息树下,见黄鸟飞集,乃感而歌曰:“翩翩黄鸟雌雄相依。念我之独,谁其与归。”
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类利追爱妃,爱妃不归,这时见到两只黄鹂鸟戏耍,他有感而作。
此为寻爱妃在树下,树上有鸟。
再看《人参歌》:
三丫五叶,背阳向阴。
欲来求我,椴树相寻。
此为寻人参椴树下,树下有参。
高句丽国是北扶余人朱蒙所创立。朱蒙从北扶余国逃出,路经淹利大水(今浑江),途经今通化县来到今辽宁桓仁五女山下。传说他一路逃亡,精疲力竭,路经今通化县地境时,当地土人给他吃了形似人形的大草根,他的体力得以恢复,后在卒本扶余国当了附马。卒本扶余国王死后,朱蒙继位为国王。他的儿子类利寻父而米。在公元前19年继父位当了国王。据史书记载可看出,类利在桓仁一带打猎、采参的习惯,绝不是迁都到了集安后才有的。
高句丽在桓仁五女山40年,今通化一带属之。《人参歌》诞生的时间应为公元前19年至公元前3年这16年间,距今有两千多年了。可以说,辽东参出现在文字记载中应为两千多年前,这还不算当地民间使用人参的历史。
桓仁、通化一带不但是中国东北最早爱情诗的诞生地,而且是中国最早人参歌的诞生地,可以说,桓仁、通化、集安在我国东北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